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七一二章 秋香报喜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几人一路寒喧中,回到了宫里,分宾主落坐,李弘这才问道:“诸葛先生怎有空来朕的大唐?”

诸葛亮微微笑道:“是为炀帝而来。”

“哦?”

李弘现出讶异之色。

萧业却是若有所思。

炀帝虽然是公认的昏君,与桀纣,周幽并称,但是炀帝对儒家的贡献非常大,文帝开科举,炀帝允投牒自进,这是科举的基础,也是与察举制的最大区别。

可以说,在这个时代,科举于大唐兴旺,文帝炀帝父子功不可没。

炀帝又于大业五年下诏:先师尼父,圣德在躬,诞发天纵之姿,宪章文武之道,命世膺期,蕴兹素王,而颓山之叹,忽逾于千祀,盛德之美,不在于百代,永惟懿范,宜有优崇,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,有司求其苗裔,录以申上。

也就是说,曲阜孔家的地位,源于炀帝。

而且炀帝重视藏书,在位的近二十年间,成书一百三十部,一万七千多卷,又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,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,影响深远。

因此站在儒家的立场,炀帝有大功,平时碍于炀帝名声太臭,儒家也不好帮他什么,这次自己帮炀帝翻案,儒家或许觉得有了还人情的机会?

现在的问题,怎会这样巧?

难道文昌帝君算无遗策?

诸葛亮似是猜出了萧业的心思,笑道:“萧郎此次前来,动静极大,连帝君都有所感应,借此推算出是为炀帝正名而来,故遣我过来看看,可有帮上忙之处。”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myhetang.com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