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五十章:讼师任修贤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谈及对簿公堂,必要先了解其流程和参与者。

在宋朝的时候,对簿公堂出现的场景其实并不多,我们都看过包青天系列剧,看着铁面无私的包拯每日不停的审断各种案件,这便是文学的夸张,其目的主要为塑造包拯的形象,使其更加的立体。

宋朝无论是骨子还是皮表都是传统的儒,儒皮儒骨,而儒家的思想中提倡无讼。

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这便是儒家广泛化治理天下的理想状态,希望得到的是一个全国上下人人讲信用、和善共处,不出现任何的矛盾纠纷。

因此,当社会中出现了需要对簿公堂的矛盾纠纷时,恰说明当地的官府、教谕再治理当地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,那么反馈到中央统治者或者整个统治阶级眼中,便是当地的官府、教谕都存在学术不精的问题,应当予以一定的训诫。

所以在这一时期,衡量地方官府治理能力好不好的标准,不是如电视剧中的包拯那般,每日审断多少案件,而是一起纠纷都没有。

真要是天天打几场官司,那包拯早就被撤职流放了。

你得把地方管理的多么糟糕,才会天天都有刁民之间龃龉丛生,苟且不断?

“圣人不以听讼为难,而已无讼为贵。”这是朱熹在基于当时宋朝背景下说出的总结语,足说明大宋对于矛盾纠纷的一种处理态度。

地方也好、中央精神也罢,在面对民间的矛盾纠纷,希望的不是通过诉讼和对簿公堂来处理,而是希望在过堂之前就通过调解甚至是官府、民间一些有威望的人来化解掉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myhetang.com

(>人<;)